為了進一步提升健康醫療數字經濟價值,構建數字醫療新發展格局,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實現數字健康、智慧醫療提質增效,2021年10月21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指導,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數據”)主辦,中電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中電四川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 “數聚智慧 創健未來”數字健康創新峰會在成都召開。與會嘉賓借此次峰會深入探討了當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態勢,多維度分享產業落地成果,全方位展望數字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引爆數字健康醫療行業一場盛會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之一。中電數據是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由中國電子牽頭,聯合國投集團、國調基金、騰訊等機構設立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提供健康醫療大數據整合、管理及運營服務。在時代與政策的推動下,中電數據技術能力持續迭代升級,在探索中發展、在試錯中改善,堅定不移地推進在“數據、技術、市場、資本、生態”等方面的重要戰略部署。一場聚焦數字健康醫療行業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的盛會——數字健康創新峰會在此背景下誕生。
數字健康創新峰會作為世界級科技創新博覽大會——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重要分論壇之一,緊貼數字時代脈搏,面向全球范圍內的醫療產業技術領袖,覆蓋政產學研醫投六大圈層,云集醫療生態產業鏈條各個企業,并通過論壇的形式,打造以數字健康產業各方交流、合作和發聲的平臺,從而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生態產業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雙流區政府領導、成都市衛健委領導,成都市近50家區(市)縣衛健部門、各市級醫療衛生機構,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重點機構、相關商協會,以及中電數據近百家重點生態企業負責人共聚一堂,探討與解讀健康醫療數據行業熱門話題,洞見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天府成都,不僅是中國電子產業布局的重要陣地,更是“互聯網+醫療健康”全國智慧醫療產業試點區,而此次成都市衛健委同中電數據聯合舉辦的“數字健康創新峰會”,既是政府與醫療產業構筑者的一次深度融合,更是中電數據多年深耕健康醫療數據行業成果的一次檢驗。
全維度解讀不容錯過的精彩
本次峰會,圍繞“數聚智慧 創健未來”,設立了四大重要主題環節:“數字前瞻”、“數聚智慧”、“數字共建”、“創健未來”,議題環環相扣,內容精彩紛呈。
峰會伊始,通過“數字前瞻”環節,開啟了一場關于醫學健康理論與實踐的數字盛宴。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錫明以“數字智慧成就健康未來”為主題回顧了以中電數據為代表的中國電子所屬企業在成都的布局發展情況,并對雙方的合作前景進行了展望。他表示:“早在三年前,成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就健康醫療大數據項目建設達成合作。根據協議,中電數據在蓉打造健康醫療大數據項目。經過兩年的建設,中電數據承建的成都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順利上線,成為成都打造健康醫療大數據樣板工程的重要助推力量。未來,數字健康仍然是中國電子產業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中國電子將進一步加大在川子公司的生產和研發投入,匯聚相關資源構建成都數字健康產業生態體系,助力‘健康成都、幸福蓉城’建設,進一步推動成都健康產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錫明
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賈勇發表致辭,介紹了成都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的成績。他表示:“近年來,成都市衛健委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與衛生行業各個業務場景的深度應用,從三個方面打造智慧醫療服務新高地,一是借力‘互聯網+’,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持續推進區域平臺升級賦能、著力打造大數據平臺、加快提升醫療機構信息化能力。二是普及‘互聯網+’,強化醫療服務體系。探索‘互聯網+一碼通’融合服務、推進‘互聯網+一盤棋’抗疫服務、構建‘互聯網+一體化’共享服務。三是建優‘互聯網+’,構建醫療服務新格局。”
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賈勇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院士發來視頻致辭,他表示:“數字健康行業創新可以從三個方面進一步突破:一是明確政策支持,通過政府牽頭對健康醫療數據資源進行統籌管理。二是統一行業標準,讓健康醫療數據成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在國家衛健委等主管部委統籌下,鼓勵醫療行業相關組織、單位參與標準制定,加快規范落地。三是加強多方協同,數字健康行業創新發展需要參與主體之間的緊密協同,最終促進數字健康行業規;、集群化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 金力院士
“數聚智慧”環節,旨在聚力健康醫療數據產業各方力量, 推動各方以產業互補、項目互動、資源共享和資本聯動的方式,提升健康醫療的供應鏈效率,擴大產品和服務覆蓋,全面推動健康醫療行業發展,精準賦能健康醫療領域企業發展,更好滿足更多人的健康需求,以實際行動支持“健康中國”戰略。
與此同時,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振對成都市數字健康創新工場“資源+場景”進行了前沿解析。“發揮海量健康醫療大數據優勢,豐富數字健康應用場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周振用以上三句話詮釋了“創新工場”的內涵和成立意義,他表示,創新工場,通過提供健康醫療數據服務、為入駐數字健康相關企業提供數據資源對接窗口,加快形成“載體、政策、數據、基金”四位一體的產業賦能能力。在人工智能、數字診療和企業服務等領域,孵化數據創新應用場景,實現“產學研用”多維數據融合,更好地服務城市發展和企業需求。
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振
之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數字辦常務副主任朱立鋒,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賈勇,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振聯合宣布“成都市衛健委數字健康創新工場資源場景”發布,并正式發布了中國電子《智慧健康醫療數據治理藍皮書》。
成都市衛健委數字健康創新工場資源場景發布儀式
中國電子《智慧健康醫療數據治理藍皮書》發布
接下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錫明宣布智慧醫療創新工程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任命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楊頁多博士為智慧醫療創新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
智慧醫療創新工程研究院揭牌儀式
智慧醫療創新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聘任儀式
“數字共建”是此次峰會的重頭戲,中電數據首席醫學官楊頁多博士在“數字中國、健康中國融合發展新模式”主題演講中從健康醫療數據產業背景出發,結合中電數據的核心優勢,詳細而深入的剖析了健康中國的未來發展模式。楊博士說:“未來,中電數據將進一步明確我國數字健康治理目標,建立包括患者賦能、衛生人力、交互操作性等維度的數字健康指標并進行管理。同時,要借力我國5G的普及推廣應用,加強健康數據基礎建設,推動其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楊頁多博士
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醫學總監何毅博士從發展背景、現狀與問題、框架和思路、發展趨勢、發展建議五個部分對中國電子《智慧健康醫療數據治理藍皮書》進行深入解讀,他表示:“對于健康醫療行業來說,發揮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基礎性和支撐性關鍵作用,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子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圍繞健康醫療行業的數據安全和數據要素,形成了藍皮書,系統地從發展現狀、發展框架、發展趨勢等方面對智慧健康醫療數據治理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期望能夠為城市健康醫療業務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引。”
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醫學總監何毅博士
會上,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文先作了以“AI賦能開啟數字健康新時代”的為主題的發言[1],引發了生態合作伙伴們的強烈共鳴。
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文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數字辦數字業務處處長吳喆發表中國電子智慧健康醫療產業生態聯盟致辭。他介紹說:“中國電子為充分發揮在健康醫療的業務優勢、網信領域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組織平臺優勢,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促進產業規范化發展,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服務保障水平,攜手百余家健康醫療生態伙伴,發起成立中國電子智慧健康醫療產業生態聯盟。下一步,聯盟將本著‘服務民生’的原則,在成都匯聚更多更優質的健康醫療資源,參與深化‘健康成都’建設創新,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健康醫療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在蓉智慧健康醫療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助力成都數字健康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數字辦數字業務處處長吳喆
隨后,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總監田丙磊,攜手六家生態企業正式舉行中電數據智慧健康醫療產業生態聯盟簽約儀式。其中,生態伙伴代表無錫藍軟智能醫療集團董事長楊云鵬,發表主題為“數字健康創新峰會共建智慧醫療新生態”的演講,表達了對生態的信心和肯定,更是堅定了將健康醫療數據產業生態布局到底的決心。
中國電子智慧健康醫療產業生態聯盟簽約儀式
無錫藍軟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云鵬
最后,在“創健未來”環節,在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醫學總監陳若雅的主持下,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陸志明,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暄,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副院長張仁卿,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科教授何朗,共同參與了大咖論道環節,圍繞以“大數據驅動下的多中心?茖2∑脚_建設”為主題,分享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高速發展時代背景下,?茖2旖ㄔO在造;颊叩那疤嵯、減輕醫療衛生體系負擔的數字化創新方式,集中呈現行業參與者的思考和成績。
大咖論道
結語
四大環節緊扣峰會“數聚智慧 創健未來”的主題,推動數字健康醫療行業向縱深領域前行,峰會上的每一次思想碰撞,都會帶動數字健康醫療行業創新變革。
此次峰會內容精彩紛呈,融匯頂尖專家、權威資源,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交流研討,共同探索數字健康創新模式,為落地成都市數字健康創新工場、形成數字健康創新產業功能區、提升成都市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撐。